關鍵字和競品流量分析網站真的準嗎? 用手上的網站實測 要改的地方太多了,那就改天吧 C 工具使用時沒有像前述 A、B 兩個工具的套路,不需要貢獻自己的網站 GA 或 GSC 數據讓報表看起來顯示得很準,別人的網站也可以看。 C 工具比較常被拿來跟 B 工具一起比較,兩者的功能比較相近,有一個搞笑的說法說只要老闆們搞數位行銷不再討論如何下廣告,而是在討論會用到 B 工具和 C 工具的場合,那就是廣告成效很差,廣告沒什麼效的時候。 「轉換時間差」詳列使用者從初次互動到完成轉換的時間間隔內所帶來的轉換數據,以天數來表示。 (舉例來說,第「zero seo」天表示訪客接觸網站後的一天之內便完成轉換)。 可藉此得出消費者購買的思考週期及回購天數。 同一個GA帳號下能擁有數個資源(Property),而每個資源底下可以透過不同的檢視條件,篩選出數個資料檢視(View)。 資源就是想要追蹤和分析的個體,可以是一個網站或一項應用程式app;資料檢視則是套用不同的篩選器、目標、管道分組...等條件,呈現想要查看的網站資料。 Paid Search(付費流量) →經營SEM投放數位廣告,雖然金錢成本高,但成效快且能蒐集有效的業務關鍵字。 Clarity、Hotjar都是幫助我們深入使用者行為的工具,支援訪客操作錄影、熱點地圖、滾動深度等等。 首先,提到網站流量分析與查詢,你會想到什麼工具? 我相信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Google Analytics(GA)。 儘管上述的數據並不包含完整數據種類,但相信你已能從中窺視網站流量的衡量標準,其實說穿了就是:網站使用者行為模式。 這個網站2009年推出即是免費使用的,但免費版功能有限,在2013年其推出了付費版SimilarWeb PRO,提供更深度的商業競爭情報、讓行銷人可以分析網站,研究相關市場的數位網路趨勢。 有關如何監控除了廣告流量的直接、推薦連結、搜尋流量變化,並從中分析出一歇網站經營現況的辦法,可以參考我們三年前的 “從不同的流量來源、進階區隔來檢視網站目前經營成果、現況或改善空間” 。 這個工具主要是擔任你的網站和Google 搜尋引擎的橋樑。 雖然這個工具和pageviews和vistors等流量統計數據沒有多大直接關係,其實這樣說好像不大對,應該說這工具(Google 網站管理員)的重要性應該在pageviews和vistors之前,說起來更重要才對。 本想說 A 系統的熱門關鍵字的定義不知道是什麼? 是網站熱門頁面包含哪些熱門關鍵字嗎?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 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。 有了GA 和 SimilarWeb 你就可以知己和知彼了,能不能百戰百勝,就在於能不能將流量數據轉換成具體可行的行銷策略,並且不斷的進行A/B測試以求達到最好的轉換率了。 另外,GA 還可以用來追蹤付費廣告的成效,經由簡單設定UTM就可以輕鬆取得廣告流量的數據,對於廣告成效的評估非常好用。 來衡量使用者對於品牌的忠誠度,比方說『回訪的使用者』、『EDM的訂閱』、『EDM的開信率/點擊率』、『使用者回訪網站的間隔』,以『使用者回訪網站的間隔』來說,使用者是每天回來你的網站、還是每週回來你的網站、還是每個月只有回來一次呢? 這些都能幫助你很好的衡量"品牌忠誠度"。 興趣可以分2種角度檢視:分別是以觸及率分類的「興趣相似類似」報表;和以購買意願分類的「潛在目標消費者」報表。 前者記載著網站訪客可能較關注的興趣類別;後者為具較高購買意願的潛在目標對象可能較關注的興趣類別(目前只支援英文類別)。 分別檢視1天、7天、14天及28天內,有至少超過一個工作階段的不重複使用者人數,可以用來初步觀察不同期間的網站流量表現。 GA 能得到造訪者的年齡、性別及地理位置及興趣等資訊,透過長期觀察這些資訊能描繪出網站的訪客輪廓,得知訪客大多是些什麼類型的人。 付費廣告就是花錢買廣告來獲得流量,付費網路廣告的形式有很多種,主要有搜尋引擎廣告和社群媒體廣告,經由付費買廣告方式快速獲取流量、提升知名度並達成廣告目的。 當我們清楚知道人潮的組成後,就可以推出相應的活動與商品,也因為了解人潮的來源,更可以通過適當的宣傳方式來增加來客數。 不重覆訪客Unique Visitor 與不重覆使用者不重覆使用者 Unique User 概念上相同,在嚴謹的分析系統中會視為不同計算邏輯,對於一般數據分析時可視為一樣。 所以現在為了真正能夠帶給大家最有效率且有價值的分析技巧、工具,當然也會先從我們最了解且有信心的工具開始進行介紹(但若出現比這篇文章中更棒的解決方案也還請不吝指教,我們也才有機會不斷改進!!)。 而這個時候,awoo 流量成長駭客工具中綺夢在上週(2017/8)更新的功能就可以大幅度減少上述作業的時間。 只要註冊帳戶、串接 Google Analytics 資料就可以快速檢視如這篇文章封面圖了。 根據不同性質、規模的網站,其實以上三點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速檢視、洞察 Google Analytics 數據變化。 主要差別是在於第一點並不是自動化,只是在流程上會比較簡易,但第二、三點就是開始利用程式自動化提醒,只是第三點會需要仰賴第三方工具如以下詳述。 具有較高價值(通常也是較高轉換率)的搜尋流量、推薦連結(包括社交)流量甚至直接流量,通常就不是我們能完全控制的。 客戶開發也整合了 Search Console 與 Google Ads,自然搜尋及廣告投放的成效能直接在此查看。 主要功能位於左方欄位上,「首頁」會顯示網站各項數據摘要;「即時」會顯示網站目前 (30分鐘內) 的流量狀況,此外就是最重要的「目標對象、客戶開發、行為、轉換」四大報表。 網路上也是一樣的,網站的流量就是人潮,如果能清楚知道流量的來源,就能夠用不同的宣傳方式導流,吸引人潮進入網站,增加網路商店與商品被看到了次數,就更有機會進一步增加成交筆數,所以了解網站的流量來源是非常重要的。